top of page

中西醫聯手並進掌握PAC(腦中風)患者的實際案例 -銀針下的小宇宙II
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,預估2020年前腦中風會是全球死因的第二名,鑑於全球人口快速老化,我國健保署在2014年推出PAC服務試辦計畫。所謂PAC,急性期後照護(Post-Acute Care)源自美國,係指住院病人急性期過後身體仍有功能缺損,若屬於可復原的疾病,但仍有照護上的需求,出院後安排入住合作的社區醫院,以避免發生再住院的情形,此為一種銜接出院與返家的治療模式;譬如腦中風、脊髓損傷、人工關節置換術後…等。

腦中風在世界各國都是造成長期失能比例最高,臨床上可分為缺血性與出血性腦中風,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增加,根據流行病學調查,腦中風發病的季節在秋冬時為最高,其誘發因素有氣候變化、工作壓力大、酗酒、抽菸、高熱量飲食、運動量少、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;在傳統醫學的觀點,腦中風患者因氣血虧虛;與心肝腎三臟腑陰陽失調,加上憂思惱怒、飲酒飽食、勞累、外邪侵襲導致氣血運行受阻。

以下為案例簡介:一位耳順之年男性因勞累所致,於105年12月初次發生腦中風,導致右側口眼歪斜肢體無力偏癱,活動及語言艱澀,上述症狀乃因中風後正氣虧虛,氣虛血滯,脈絡瘀阻所致,因此,個案急性期治療於醫學中心出院後,在半年內復健的黃金時期,轉至榮總永康分院PAC病房,在西醫團隊(神經內科、心臟內科、復健科、家庭醫學科等)與傳統醫學科針灸治療合作下,個案現已神清氣爽。

經針灸科黃祈真主任診脈,依腦傷部位及程度,進行通筋脈調氣血疏氣滯等穴位進行針灸治療,使患者化痰通腑、氣旺血行、瘀去絡通、漸輕諸證;從十二經絡為此個案取穴部位:針手太陽小腸經:後谿;手陽明大腸經:合谷、曲池、手三里、肩髃;足陽明胃經:伏兔、足三里;手太陰肺經:尺澤;手少陰心經:神門;手厥陰心包經:內關、勞宮;足太陽膀胱經:五處;足少陽膽經:頭臨泣、目窗、陽陵泉、本神、懸鐘;足太陰脾經:三陰交;足少陰腎經:太谿;足厥陰肝經:太衝;督脈:上星…等十二經絡穴位處輪流取穴治療。

經由家屬兩個月的陪同,多次回門診持續針灸治療並積極復健,患者肌力持續進步,已可由太太攙扶上下床,患者的生活品質也逐漸回復到中風前,這便是中西醫結合攜手治療的真正價值。


bottom of page